编者按:
(资料图片)
2020年,就读于福州第三中学的钟子谦同学分别收到清华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他被榕城家长们誉为“钟神”,媒体也曾多次报道钟子谦的故事。
子谦妈妈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坚持写日记,记录子谦成长的点滴,受智慧海都APP教育频道的邀请,她整理了自己于子谦幼儿到高中毕业期间所写的育儿日记,汇编成十一个主题篇章,讲述福州一个普通家庭的育儿故事,唯愿带给广大读者些许启迪和力量。
优秀的团队,优秀的老师,很好的资源,以及孩子自己有明确的目标,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投入大量时间钻研,这些都是关键的因素……
第三篇章特长
信息学之路
怎么提升信息学竞赛水平
最后,我想聊聊我所认知的关于怎么提升信息学竞赛水平。
一、要足够的时间投入。每个孩子的规划和目标不同,所要投入的时间是不同的。子谦从小学五年级暑假走进信息学到高二暑假获IOI金牌,整整6年,投入的时间是很多的。这6年,如果把周末和寒暑假时间都平均到每一天,小学那一年平均每天有达2.5个小时,初中三年平均每天有达3小时,高一这一年平均每天有达3.5小时,高二这一年平均每天有达5小时以上,这六年时间子谦花在信息学的总时间达7300小时以上。
二、要科学计划。科学计划,包括时间和内容,子谦初中阶段周一到周五的晚上9:00-10:00,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这个时间段是属于信息学的时间。这个相对固定的时间给了信息学,就容易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计划中除了时间还要有完成的内容,例如第一周学习排列组合、第二周学习图论、第三周学习贪心算法、第四周学习深搜与广搜等,内容根据自己阶段性学习情况而定,或者近期看一本信息学的书,分成多少天看完,每天看多少页。
同时每个阶段心中有个小小目标,例如小学或初中的学生可以确立一年后争取获普及组一等奖作为自己的目标,即“立个flag”,这点上也有点像孩子们钢琴考级,每年定一个目标级,围绕这个目标不断练习和提升。
三、要有好的资源。竞赛资源也是孩子取得进步必不可少的因素,资源包括优秀的教练、优秀的团队、前沿的资料,这三大资源,缺一不可。全国信息学竞赛的强校都是这三者的完美结合,也是一种传承的力量。
子谦是很幸运的,小学阶段就能接触到信息学,而且能进入福州三中这个优秀的团队,遇到优秀的老师(教练),分享到很好的资源。
寒暑假时,教练一般会推荐孩子们参加一些线下集训交流活动,有省内的,也有省外的。是否参加集训,家长应该多听听孩子和教练的想法,适合孩子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与同届的信竞同学相比,子谦外出集训的次数算是不多的,尤其是取得NOI金牌后,他外出时常常是扮演小老师的角色。我感觉子谦选择是否外出集训的标准主要是看两方面,即参加报名集训的学生水平和课程的安排。他觉得老师都是很好的金牌教练,但老师授课的内容与学生程度是匹配的,所以最好是报名参加集训的学生水平与自己相当或者部分略高于自己,还有安排的课程最好是自己确需提升的知识点。
四、要专注地全情投入。子谦2019年5月进入信息学国家队后,为备战国际信息学奥林区克竞赛,6月5日—8月1日月参加国家队集训,国家队四位选手基本放下其他的事,近2个月时间全力以赴地做好备战这件事。6月5日至6月25日在南京外国语学校集训(期间休整3天),6月25日之后到广东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集训。集训期间上午模拟IOI比赛,每天上午做一套题5个小时(相当于一场比赛),下午组织学习和讨论,晚上是反思总结。教练们将比赛中可能会遇到的现场情况、答题策略以及可能会遇到的意外,都与选手们进行分析和研判。高手们的对弈,可能更多比的是心态,教练们在为选手们放松心态上也给了很多帮助。
五、要走出舒适区。子谦在分享信息学学习的经验时,他重点讲了三点:一是平时的训练竞赛化。从做题速度,方法和心态等各方面不断磨炼自己,平时努力养成竞赛的节奏。二要有全局观念,讲究策略。每一次练习或竞赛,都要全面权衡,不要死磕一道题,钻牛角尖,不会的,先放一放,一会再来。在平时训练中如果实在不会的,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也可以自己通过网络或查阅相关资料解决。三要走出舒适区,勇于自我挑战。
信息学学子们走出舒适区就是不满足于浅尝辄止,要有计划,主动多挑战难度系数,不断突破自己,挑战更高水平。有的人说在信息学方面取得好成绩的孩子都是因为天赋高,天赋只是一方面,优秀的团队,优秀的老师,很好的资源,以及孩子自己有明确的目标,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投入大量时间钻研,都是关键的因素。
还记得2019年冬令营开幕式上,主持人讲的一段话:我们热烈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信息学骄子们,你们沉思默想,畅游科学的海洋;你们十指如飞,演奏人生的乐章;你们聪颖、专注、执着;你们阳光、善良、温情;你们历经数载风和雨,白练刚化作绕指柔,系着金和银......
这段开场白很生动地描绘了所有信息学竞赛学子们的状态。
编辑:丁小燕